香洲區國家生態區建設規劃通過省環保廳評審
2010年8月28日上午,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在珠海市度假村酒店麗晶宮會議廳主持召開了《珠海市香洲區生態區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專家評審會議。省環保廳副廳長陳敏,省環保廳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處處長劉奕玲,香洲區長張宜生,珠海市環保局副局長盧曉波,香洲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社池,副區長謝樹彪,區政協副書記朱俊宣等領導,規劃評審組張玉環、汪俊三、萬洪富、劉國光、肖榮波、譚衛廣6位專家,香洲區各鎮街和部委辦局負責人,規劃編制單位廣州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負責人約6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由劉奕玲處長主持。首先,劉奕玲處長介紹了出席評審會的領導、專家。然后,張宜生區長進行致辭,對香洲區大力開展生態創建工作的情況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請省、市領導和專家就《規劃》進行深入評審并提出寶貴意見,以進一步指導我區的創建工作。
廣州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徐波副院長向與會人員匯報了《規劃》的研究報告。報告分為十三部分:一、規劃背景;二、規劃目的及意義;三、規劃范圍、時限、技術路線;四、生態區建設的優勢;五、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六、生態區建設的制約因素;七、生態區建設的指標體系;八、生態功能區劃分;九、生態體系建設——環境體系;十、重點建設工程;十一、規劃實施的效益;十二、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十三、總結。
會議期間,專家組實地參觀了香洲區的生態建設情況、審閱了《規劃》研究報告、聽取了編制單位對規劃主要內容的匯報,經過認真充分的討論,對《規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規劃》以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在調查香洲區環境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全區環境與經濟發展現狀,分析提出了生態建設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了生態建設規劃目標和指標,進行了生態和環境功能分區,編制了建設工程方案,提出了生態保護、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保障措施;二、《規劃》編制依據較充分,內容較全面,指導思想、原則、規劃方法和技術路線基本正確,總體符合《生態示范區、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規劃編制導則》的要求。規劃方案基本可行,經認真補充修改完善后可按程序報批。
為確保生態區創建目標的實現、有利推動香洲區生態建設工作、完善《規劃》,專家組提出如下意見:1、建議按照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遠期2020年調整規劃年限;進一步明確規劃范圍和生態保護目標;2、根據環境功能區要求和環境質量標準,結合現狀數據資料,細化環境現狀和演變趨勢分析;細化規劃區生態系統、區系組成、種類結構、物種組成、空間分布等生態現狀調查、趨勢變化和影響分析;資源環境現狀應增加填海造地、灘涂、濕地、岸線開發利用和演變趨勢分析;進一步明確存在的資源環境問題和環境制約因素;3、明確生態建設發展目標;根據規劃年限,進一步細化生態建設目標、量化生態建設指標,應明確指標的計算統計依據(不局限于僅達到國家生態示范區的建設指標考核要求),并強化對規劃指標的可達性分析;建議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公益林等生態功能類指標和內容;4、結合區域環境特點,進一步優化生態功能分區,注意與廣東省環境保護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珠海市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環境保護、土地利用、供排水、園林綠化、污水處理和固廢處理處置等專項規劃的協調;5、進一步細化各個規劃時期生態建設重點工程方案,特別是飲用水源、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生態保護等工程方案,明確各部門責任要求;重點工程的篩選應與規劃階段的建設目標、發展和制約因素相結合。
專家組認為,《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對于實現香洲區經濟發展、城市社會建設和生態保護,推進產業升級調整與創新,促進香洲區創建國家生態區、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專家組原則通過《規劃》評審,建議補充修改完善后提交香洲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后實施。
省環保廳高度重視此次評審會,陳敏副廳長代表廣東省環保廳對珠海市香洲區通過國家生態區建設規劃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專家和代表的辛勤勞動表示了感謝,對香洲區委、區政府及各個相關部門對生態創建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陳敏副廳長指出:
一、希望香洲區以這次規劃評審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加快、扎實推進生態區建設:編制單位要抓緊時間完善《規劃》,香洲區組織各個部門要相互配合,并報區人大審議通過,使規劃盡快得以實施,確?!兑巹潯芬c《珠海生態市建設規劃》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相銜接;在建設過程中抓住兩個機遇,其一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其二是珠海市經濟特區的擴大,珠海市作為地級生態市,汪洋書記定位珠海市是“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為珠海市創建生態市創造了良好的氛圍;要在規劃過程中要做到三個突出:突出香洲區自然環境,突出香洲區是珠海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突出香洲區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二,針對薄弱環節,逐個突破,扎實推進香洲區生態建設問題:推進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發展高新科技,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從而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做好有低端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轉型;處理好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發展建設的關系;進一步加大生態恢復的力度,尤其注意紅樹林的結構,區內林相的改造、內河涌的管網整治、土壤污染的問題。
陳敏副廳長希望香洲區在創建過程中,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快規劃的實施,在珠海市率先建成第一個生態區,為珠海市生態建設方面做出表率,提供好的經驗。相信經過香洲區的努力,香洲區一定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區。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