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街道,隸屬于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位于香洲區南部,東起將軍山,西至前山河,南與澳門陸路接壤、與香港陸橋相連,北至九洲大道,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

                《論語·為政篇》有云:“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惫湃艘浴氨娦枪袄@北辰”之天象詮釋德治之要,而“拱北”一詞與此頗具契合。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于炮臺山設海關總管。當時該地區有一標志性建筑拱橋(今海灣路一帶)和著名地點北嶺,便從中各取一字定名為拱北關,同時將海關所在區域統稱為拱北,一直沿用至今。

                拱北街道轄區面積10.32平方千米,下轄18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2.75萬人。拱北從晚清始即為中國重要通商口岸和中西文化交匯節點,蔚成重商興學、開放兼容之風氣,為推動中國近代化、現代化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拱北先賢宛若燦爛星辰,輝耀在近代歷史的天空。19世紀50年代,拱北北嶺少年徐潤赴上海打拼,為近代中國“茶葉大王”、“地產大王”,是近代早期民族工商業的創始人之一;先后任商務副買辦、總買辦之職,引西方技術于采掘和出版業,助推幼童赴美留學,勇立西學東漸之潮頭。徐潤之侄女、同盟會創始人黃興的夫人徐宗漢是聞名海外的民主革命運動的“巾幗英雄”,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留下光彩照人的印記。新中國成立后的1979年,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拱北成為珠海經濟特區的最前沿,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試驗田”,從此開具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發展時期。

                如今的拱北,商業名店競相入駐,各式酒店星羅棋布,金融網點高度密集,中小學校及醫療機構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美,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口岸商業中心的改造升級、廣珠城際軌道拱北站與橫琴站的互通、富華里和國維中央廣場等商圈的建設,拱北愈益成為投資創業、觀光旅游、安居休閑的最優選擇。疫情前經拱北口岸年出入境旅客達1.45億人次,為全國第一大旅客出入境口岸。2021年9月青茂口岸開通后,拱北成為全國唯一擁有三個出入境口岸的基層街道。

                拱北街道曾獲“中國街道之星”“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等殊榮,行政高效,服務優良,致力于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建設,激發社會活力,初步形成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管理新局面,為轄區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拱北,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拱北,一方承載夢想的熱土。拱北人民歡迎您!

                拱北口岸圖_副本.jpg港珠澳大橋.jpg18.jpg拱北人(最終版).jpg

                更新時間 2022-11-18

                快速導航

                av区无码字幕中文精品